“双屋融通”引领乡村“悦读”新风尚
“双屋融通”时段,原本独立的两个书屋合并为综合阅读区,方便家长和孩子共读。丰裕村供图
当夕阳余晖倾洒乡间,农家书屋内沙沙的翻书声,与远处田间劳作的身影相映成趣,书香与泥土的芬芳在此和谐交融。
今年,浏阳成功入选全国农家书屋改革提升试点县市。4月21日,随着红绸缓缓揭下,永安镇丰裕村农家书屋共享阅读空间正式亮相,成为浏阳探索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
从一间间特色农家书屋到一场场接地气的阅读活动,浏阳正以书香为墨,在广袤的乡土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充满文化底蕴与精神力量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以“双屋融通”新模式
打造全民深度阅读新品牌
走进丰裕村农家书屋共享阅读空间,明亮的光线透过窗户洒进屋内,原木色的书架上整齐陈列着各类书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纸墨香。
这个40平方米的阅读天地,左侧是面向村民开放的农家书屋,为村民提供农技知识、红色经典等各类书籍;右侧则是与新华书店携手打造的共享书屋,主要针对学生开放,孩子们凭阅读卡即可通过自助借阅机便捷选书,家长还能通过微信实时掌握孩子的阅读动态。
“‘共享阅读空间’是指将农家书屋和学校的共享书屋进行融合,通过服务互通、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实现‘一屋两用’?!庇腊舱蛳喙馗涸鹑私樯?。每天下午3点至7点,是“双屋融通”时段,原本独立的两个书屋可合并为综合阅读区,方便亲子共读。
此外,书屋计划每月10号开展图书捐赠日活动,每季度举行农家实践、农技讲堂、亲子共读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书屋的使用效能大幅提升,丰裕村的阅读氛围也将愈发浓厚。
目前,书屋内2000余册藏书涵盖政治理论、农技科普、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其中,以浏阳第一任县委书记潘心元等本地革命先辈为主题的红色专栏尤为引人注目。这些珍贵书籍的收集凝聚了多方心血,既有本地老人慷慨捐赠的家藏史料,也有通过互联网广泛征集的民间典籍,是培养孩子乡情与红色情怀的生动教材。
“以前在校门口接孩子放学,无聊只能玩手机,现在可以在这里边等边看书,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书屋开放后,村民李先生现场办理了借阅卡,并将《浏阳红色记忆》与《西游记》纳入了借阅书单。
鲁迅先生笔下写的是“三味书屋”,而丰裕村农家书屋共享阅读空间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四味书屋”。以“双屋融通”新模式,构筑起农味、童味、乡味、家味“四味调和”的书屋形态,为乡村阅读探路,为乡村振兴赋能,进一步打造全民深度阅读的新路径、新品牌。
推出移动课堂
党员志愿者化身乡村阅读“推广员”
在浏阳,越来越多的农家书屋融入乡村。目前,全市已建成326个农家书屋。这些书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书借阅功能,而是逐渐发展成为集文化传播、技能培训、亲子教育、红色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阵地。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党员、志愿者自发加入文化传播和红色传承的队伍,成为乡村阅读的“推广员”与红色故事的“讲述者”。永安镇老党员刘谷君便是其中之一。
刘谷君是一名退休教师,离开讲台后,他始终心系乡村教育,创新打造了“移动文化课堂”和“谷爹工作室”,多次受学校邀请回到校园讲课,带领孩子们阅读,让知识的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
在一次课堂上,刘谷君发现孩子们对课本外的家乡事、家乡英雄了解甚少?!坝腊渤ご蟮暮⒆?,不能忘记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牺牲过的英雄,不能忘记自己的根?!痹谡庋男拍钕?,他决心编写一本乡土红色书籍。
历经努力,刘谷君编写的《永安记忆》一书问世。书中收录了永安本地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他不仅将书籍捐赠给全镇学校,还定期走进校园讲述书中故事,让红色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阅读一定要做到眼到、心到、脚到。”这是刘谷君常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他鼓励孩子们不仅要用眼睛去看红色故事,更要用心去体会,用脚步去丈量家乡的红色土地。在他的带动下,“谷爹工作室”辐射企业职工书屋、农家文化礼堂等43个阅读空间,惠及学生、群众2000余人次。
像刘谷君这样的文化志愿者还有很多。例如,派出所民警李颂辉便结合自身本职工作,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12年来将国学经典诵读覆盖到家庭、学校、看守所、少管所等多个领域,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干预家庭矛盾问题及青少年成长问题。
未来,浏阳将继续以农家书屋改革提升为契机,整合各方资源,开展更多高质量阅读活动,打造更多高品质阅读场景,让书香真正浸润乡土,为高水平建设“县域经济新典范、共同富裕先行区”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浏阳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