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粮仓“耕”基,让“良田”回归粮田
沿溪镇建设村育秧大棚内,工作人员认真查看秧苗的生长情况。资料图片
春回大地,沿溪镇的广袤农田上,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金黄的油菜花海随风起伏;育秧大棚内,嫩绿的秧苗整齐排列、长势喜人;不远处的农田里,翻耕机来回穿梭、轰鸣作响……
“这些农田去年还种着苗木、养着鱼虾,如今已经全部恢复粮食种植?!毖叵匀蛔试此ぬ葡缸叛矍暗呐┨锝樯堋Hツ?,沿溪镇通过耕地恢复工作,让345.21亩“出走”耕地重焕生机,耕地恢复率全市排名第一,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列。
还粮于地,让“出走”土地焕发新活力
在沿溪镇建设村的复耕现场,农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利用大型机械开展土地翻耕作业。这片去年还种满紫薇林的土地,如今已重现沃土本色?!拔颐峭ü咭己途貌钩サ却胧?,积极引导农户退林还田。”唐晓军说。
春日里,沿溪镇建设村的油菜花竞相绽放。这里曾是一片虾塘,去年通过工程措施重新变回耕地,今年采用稻油轮作模式,既盘活了土地,又促进了农民增收。陶佳摄
不远处,20个智能化育秧大棚里,嫩绿的秧苗正在自动水肥喷淋一体装置的呵护下茁壮成长?!霸俚燃柑?,就能移栽到刚翻耕的稻田里了。”唐晓军说,这些大棚所在地去年还种植着观赏苗木,好在耕地耕作层、灌溉系统等未被破坏,去除地表物、翻耕整理后即可进行耕作,恢复起来相对容易。
随后,我们跟着唐晓军来到一片油菜花田前?!罢馄赜?8亩,这里曾经是南美白对虾养殖塘,耕作层已遭受破坏?!焙罄?,通过土地培肥、重建灌溉系统等工程措施,并结合实际针对性制定耕地恢复方案,昔日被虾塘占用的耕地恢复为粮田。
如今,空气中不再弥漫着虾腥味,取而代之的是油菜花的芬芳。待油菜收割后,这里将种上水稻,完成从“水波”到“稻浪”的美丽蜕变。
推动耕地保护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
3月13日,沿溪镇召开2025年国土工作会议,全面部署耕地保护工作,以“早谋划、早行动”姿态开启新一年的耕地保护征程。
得益于“党委重视、部门联动、村民支持”,沿溪镇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季度动态监测,对疑似流失区域实行风险预警,将田长制工作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同时,沿溪镇坚持?;だ谩耙惶跸摺保烟嵘刂柿?、提高种粮收益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让“良田”真正成为“致富田”。
“我们正在推动耕地?;ご又厥肯蛑刂柿孔洹!碧葡樯?,沿溪镇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明确耕地恢复的优先区域,统筹推进田、水、路综合治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促进规?;?。在沿溪镇,新修的机耕道直通田间,连片整治后的耕地更适合机械化作业。
“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保障他们的利益不受损,是沿溪镇有效推进耕地恢复的重要保障?!碧葡担蛏嫌幸黄嫉卦?30亩的蜂糖李基地,由于海拔低、气候差别大、人工管护成本高等多种原因,近两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对此,镇政府制定了差异化整改方案:保留长势良好的果树,恢复部分耕地,采取烟稻轮作的模式进行耕作。
“这种模式预计亩均产值3500元,既有效改善土壤生态,还能保证烟稻生产质量和效益双提升?!毖叵蚋闭虺ふ庞裎渌?,耕地?;げ唤鲆恪熬谜恕?,更要算“生态账”和“长远账”。沿溪镇坚持“科学规划、系统治理、多方共赢”的原则,让耕地恢复成为撬动绿色发展的支点,既筑牢粮食生产根基,又为生态留白,绘就了农业发展新画卷。
严格落实耕地新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春日的沿溪镇,金黄的油菜花海与翠绿的秧苗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农耕画卷。这背后,是浏阳市近年来扎实推进耕地?;すぷ鞯纳凑?。
耕地?;す睾豕泼裆统ぶ尉冒玻堑持醒敫叨戎厥拥幕⌒院驼铰孕砸樘?。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19.29亿亩,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时相比增加了1120.4万亩。但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耕地?;と悦媪佟胺桥┗薄胺橇富钡妊暇粽?。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耕地?;ず椭柿刻嵘?,要求严格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将各类耕地占用纳入占补平衡统一管理。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浏阳市始终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视为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浏阳市创新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非农建设、造林种树、种果种茶等各类耕地占用行为统一纳入监管体系,补足同等数量、质量的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确实难以恢复的,由各乡镇(街道)组织落实耕地“进出平衡”,推动耕地数量稳定、质量提升、布局优化。这一系列硬措施,推动全市连续实现耕地净增长。
“2025年浏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扛牢粮食安全重任,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我们将自觉担负耕保之责,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新政,强化‘以补定占’管控,牢牢守住耕地?;ず煜?,科学有序提升耕地质量,让粮食安全根基坚如磐石?!笔凶匀蛔试淳窒喙馗涸鹑吮硎尽#ㄎ?刘孟娟)